一、任务描述
学校的校区由原来的一个校区扩展为两个校区,为了实现校园整体信息化建设的需要,需要把两个分散的校园网连接为一体,并与外网连接,使用 OSPF 动态路由技术实现两个校区之间的互联互通。A校区有信息点 2000 个,划分 2 个 VLAN,每个 VLAN 有 1000 个信息点,有一台WEB 服务器,为整个校园网和外网提供WEB 服务。B 校区有信息600个,在路由器上配置 DHCP 服务,为校区内学生提供动态 IP 地址。
二、网络规划设计
(1)网络中要求配置web服务器,web 服务器放在A校区,独立于VLAN10、VLAN20外。
(2)校园内网IP采用172.16.0.0/20网段,划分为2个VLAN,使得网络中的每个VLAN的信息点都处于独立的广播域中。
(3)使用 OSPF动态路由,保证校园网络的连通性,校园网之间能相互访问。
(4)路由器A与路由器B之间的网段采用1.1.1.0/30,路由器A与路由器ISP之间采用的网段200.10.1.0/30 。
(4)学校具有3个外网地址,利用NAT技术,保证内网可以访问外网,外网可以访问内网的网站服务器。
(5)通过 DHCP 服务,为校区内学生提供动态 IP 地址。
(6)每个IP网段中,最后一个可用IP作为网关的IP。
三、交换机基本配置
(1)使用 Windows 系统自带超级终端对交换机 A、B、C 进行基本配置,配置交换机 A 的主机名为 SWITCH_A,交换机 B 的主机名为 SWITCH_B,交换机 C 的主机名为 SWITCH_C。
(2)根据网络地址表配置 VlAN,在交换机 C 中创建 VLAN,将 F0/2-10 接口加入到 VLAN 10 中,将 F0/11-20 接口加入到 VLAN20 中;在交换机 A上创建 VLAN。
(3)将交换机 A 和交换机 C 的 F0/1 接口配置为 TRUNK,允许所有 VLAN 通过。
(4)配置交换机 A实现 VLAN 间的互联。
四、路由器配置
(1)路由器 A与三层交换机的VLAN通过单臂路由实现互通。
(2)在路由器 A、路由器 B 上配置 OSPF 路由协议,保证校园网络的连通性。
(3)在路由器 A 和路由器 ISP 上配置静态路由,保证校园网可以和 Internet 互联,以及外网和校园网用户可以访问服务器上搭建的网站。
(4)在路由器 A上配置NAT,保证内网可以访问外网,外网可以访问内网的网站服务器。
(5)在路由器 B 上配置DHCP 服务,为校园网用户动态分配 IP 地址。
实训任务
1、完成逻辑拓扑设计
2、完成设备选型与线缆制作
3、完成设备配置与连通性测试
4、实现项目需求
实训要点
1、交换机的基本配置
2、VLAN的创建与接口划分
3、单臂路由配置
4、静态路由配置
5、OSPF 路由协议
6、路由器的基本配置
7、NAT的配置
一、操作步骤
1、根据项目需求完成网络 IP 地址规划,并将下表填写完整
(1)VLAN规划 | |||
---|---|---|---|
VLAN 号 | 信息点 | 子网号 | 子网掩码 |
VLAN 10 | 1000 | 172.16.0.0 | 255.255.252.0 |
VLAN 20 | 1000 | 172.16.4.0 | 255.255.252.0 |
B校区 | 600 | 172.16.8.0 | 255.255.252.0 |
(2)路由器间地址 | |||
路由器 | IP地址 | 子网掩码 | |
路由器A(与ISP连接) | 200.10.1.1 | 255.255.255.252 | |
路由器A(与路由器B连接) | 1.1.1.1 | 255.255.255.252 | |
路由器B(与路由器A连接) | 1.1.1.2 | 255.255.255.252 | |
ISP路由器(与路由器A连接) | 200.10.1.2 | 255.255.255.252 | |
(3)网关地址 | |||
所属网络 | 网关IP | 子网掩码 | |
VLAN 10 | 172.16.3.254 | 255.255.252.0 | |
VLAN 20 | 172.16.7.254 | 255.255.252.0 | |
B校区 | 172.16.11.254 | 255.255.252.0 | |
(4)服务器WEB地址 | |||
服务器 | IP地址 | 子网掩码 | |
WEB服务器 | 172.16.0.254 | 255.255.252.0 |
2、设备选型
序号 | 设备名称 | 设备型号 | 数量 |
---|---|---|---|
1 | RouterA B C | Router-PT | 3 |
2 | SwitchA | 3560-24PS | 1 |
3 | SwitchB C | 2960-24TT | 2 |
4 | PCA B C | PC-PT | 3 |
5 | WEB | Server-PT | 1 |
3、线缆类型
序号 | 本端设备 | 本端端口号 | 对端设备 | 对端端口号 | 线缆类型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RouterA | Se2/0 | RouterB | Se2/0 | 串口线 |
2 | RouterA | Se3/0 | ISP | Se3/0 | 串口线 |
3 | RouterA | Fa0/0 | SwitchA | Fa0/24 | 直通线 |
4 | RouterB | Se2/0 | RouterA | Se2/0 | 串口线 |
5 | ISP | Se3/0 | RouterA | Se3/0 | 串口线 |
6 | RouterB | Fa0/0 | SwitchB | Fa0/24 | 直通线 |
7 | SwitchB | Fa0/1 | PCC | Fa0 | 直通线 |
8 | SwitchA | Fa0/1 | SwitchC | Fa0/1 | 直通线 |
9 | SwitchA | Fa0/2 | WEB | Fa0 | 交叉线 |
10 | SwitchC | Fa0/2 | PCA | Fa0 | 直通线 |
11 | SwitchC | Fa0/11 | PCB | Fa0 | 直通线 |
4、交换机A的配置
5、交换机B的配置
6、交换机C的配置
7、路由器A的配置
8、路由器B的配置
9、路由器ISP的配置
10、PC的配置
二、验证配置结果
三、实验结论:
已实现任务需求
评论 (0)